新闻  |   论坛  |   博客  |   在线研讨会
存1斤粮不超1分钱!“大国粮仓”有啥“黑科技”
中国科学报 | 2021-06-09 22:35:19    阅读:510   发布文章

作者|刘如楠


近日,以“科技助力节粮减损,创新保障优粮供给”为主题的2021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在四川省成都市启动。


活动周期间,《中国科学报》记者跟随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,实地走访了成都市周边粮食储备库,探访储粮中的“黑科技”。


四川省是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,也是全国粮食消费、转化第一大省。其气候高温高湿,储粮条件复杂,粮食品质劣变严重。


近年来,四川省把绿色低温粮库建设作为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突破口,率先大规模运用浅层地能、水冷、风冷等绿色储粮新技术,取得了良好的效益。


储粮环节损失大


记者在成都市龙泉驿区省粮食储备库看到,院内桌上两个沸腾的烧杯中,一个是用今年收购的新粮熬制的粥,另一个则用粮库中存储的陈粮熬制。


“请大家闻一闻,看看哪杯用的是新粮、哪杯用的是陈粮?”成都市龙泉驿区粮油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旭问道。这难住了参观的人,从外观、气味上,两杯粥几乎没有差别。


“通过低温技术,粮库里储存的粮食保质期从2~3年延长至3~4年,且品质与新粮几乎无区别。”何旭介绍,与之前相比,采用低温技术储存的粮食卖到市场上每吨能增值60~100元,一仓接近5000吨粮食至少能多卖约30万元。


数据显示,我国粮食在储藏、运输和加工环节,每年损失量约700亿斤。


其中,农户在粮食储存环节造成的损失严重。粮食部门统计,由于农户储存设施简陋、烘干能力不足、缺少技术指导等原因导致的粮食损失达8%左右。


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改善粮食储藏质量、最大化地节粮减损是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。


与常规储粮技术相比,低温储粮可以有效抑制粮食本身的呼吸代谢,减少损耗,保持新鲜度,防止害虫和微生物滋生,提高储粮企业经济效益,助力农民增收,是现代储粮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。


每斤粮食储存成本不超过1分钱


在国标谷物储藏判定规则中,用脂肪酸值来反映稻谷和玉米的品质劣变程度。


四川粮油批发中心(以下简称粮油中心)副主任胥健说,“通常脂肪酸值越低,品质、口感越好。新稻谷的脂肪酸值在17~20左右,常温下储存3年后脂肪酸值达到30左右。而运用低温储粮技术的粮食脂肪酸值,3年后仅为20~23左右。”


他介绍,低温储粮技术的重点是保温隔热和制冷工艺两方面。“在保温隔热方面,我们新建了9万吨低温仓,采用双面水泥基聚氨酯板隔热,对6万吨平方仓进行低温仓改造,采用气凝胶复合隔热板隔热。经过2020年夏季检测分析,前者墙面内温度上升3.0摄氏度/月,后者上升1.5摄氏度/月。”


跟随胥健的脚步,记者走进粮油中心直属储备库粮仓,仓内的凉爽和仓外的炎热形成了鲜明对比,遍布其中的通风口源源不断地为仓内输送冷气。


《中国科学报》现场了解到,在被粮堆覆盖的地面,埋设着许多地上笼换热管道,这些管道使粮仓成为了一个“大冰箱”,长期维持在15摄氏度以下。


与耗电冰箱不同,储粮“大冰箱”的冷气来源于浅层地能。这是一种低温的可再生资源,广泛分布在地下约100米处的土壤、沙石、地下水以及深层江河湖海水体中,温度常年维持在18摄氏度左右,相对夏季38摄氏度左右的空气温度,其制冷效率高,运行能耗低。


“我们在仓库道路下埋设多个塑料循环换热管道,在管道中充注自来水,依靠水泵运行,推动自来水在低温设备与地埋管道之间循环流动,粮堆中的热量通过自来水转移至低温设备中,再通过地埋换热管道释放到大地中。”


设备生产厂商、成都朗博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照勇说,整个过程不需要抽取地下水,也不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,真正做到了绿色储粮。


“经过对仓库的能耗计算,储粮3年下来,每吨粮食的费用不超过20元,即每斤的储存成本不超过1分钱。”刘照勇表示,“粮食属于低附加值的农产品,不像水果、蔬菜、肉类等,因此我们对能耗有一种特别的追求。”


技术创新解难题


记者在现场了解,储备库中的粮仓最多可储粮4000~5000吨。如此大的体量,要长期保持恒定低温状态并不容易,粮库西晒面、靠近墙壁的区域等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大,在炎热季节很容易升温、结露、滋生虫害。这也是低温储粮技术中的一个难题。


“我们通过与国家粮食科学研究院、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合作,经过两年的探索,成功研发出横(竖)向微循环+内循环通风主动散热系统,有效解决了墙体热传导使粮温升高的问题。”粮油中心直属储备库主任符云辉告诉《中国科学报》。


他介绍,“我们在靠近墙体处布设风管,利用轴流机产生的微弱气流,将传导热及时带出粮堆,经表层控温机制冷后再进入粮堆,形成仓内循环。”


2020年,成都朗博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、成都市龙泉驿区粮油实业有限公司获批由科学技术部、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设立的“科技助力经济2020”重点专项,建立“免熏蒸技术研究与应用试验仓”。


该试验仓将2000吨的粮食分成了20多个区域,每个区域单独控制、单独管理。


“每个区域都设有数个温度传感器,一旦温度升高,我们就启动相应区域的通风循环设备,哪里需要就把冷气送到哪里。”成都市龙泉驿区粮油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丕炯说。


他表示,精准降温也有利于虫害防治。长期以来,我国依靠熏蒸的方式捕杀粮食中的害虫,在2~3年的储存过程中需要杀虫七八次。


而通过精准降温、精准防治,使各区域保持恒定低温,害虫无法生长繁殖,免去了多次熏蒸造成的****剂残留。


“目前,精准降温的技术还在试验阶段,未来将会在整个储备库中使用并进行推广。”周丕炯说。


《中国科学报》 (2021-06-08 第3版 农业科技 原标题为《好一个保鲜节能的储粮“大冰箱”!》)


编辑 | 赵路排版 | 志海


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

参与讨论
登录后参与讨论
推荐文章
最近访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