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  |   论坛  |   博客  |   在线研讨会
管住手!写论文就像搞园艺
中国科学报 | 2021-10-31 16:49:19    阅读:329   发布文章

作者 | 陈蕴真


我的第一篇英文科学论文是9年前发表的,分析400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变化如何驱动黄河泛滥频率波动。


初稿很长,超过投稿期刊规定的字数一倍。


我认为每一句都很重要,删掉哪一句都不行。给主编写信,发去文章的摘要,问能否拆成两篇发表。


主编回信说,内容很有趣,但杂志版面有限,建议缩写成一篇投稿。


他还说,文章越短,读者越有耐心读完全文,被引用的机会也越大。


我的导师James Syvitski也来信,虽然没有直接建议我删减论文(之前他已经帮我删掉不少文字),但给我讲了一个小故事。


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雷·布拉德伯里把《华氏451》的初稿交给编辑审阅。


编辑很快读完,回复说故事不错,但删掉一半文字会更好。


布拉德伯里听从了建议,花几个月将小说长度减为原来的一半,交给编辑,满心期待认可。


过了不久,编辑对他说,再将字数删减一半。


布拉德伯里叫了起来:“不可能再删了,每一句都不可缺少!”但掌握作者生杀大权的编辑坚持要删减,他只好从命。


布拉德伯里费了很大劲调整故事结构,改进叙事技巧,精简文字,终于把小说长度又缩短了一半,满足了编辑的要求。


《华氏451》大获成功,成为史上最佳科幻小说之一。评论家说布拉德伯里以“非凡的写作才能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”


导师和编辑的建议,令我无法敝帚自珍,于是狠下心来删字。


像园艺师修剪一棵树一样,会把不强壮的枝枝丫丫、过密的花叶剪掉。


花了半天把适合独立成文的次要内容、许多细节性的论据等,包括我费了很大劲儿琢磨出来、颇为得意的文言文英文翻译统统删掉,将字数控制在规定范围内。


虽然我删的时候一直在“忍痛割爱”,但最后通读时,发现删减版的确“清爽”多了,主题更加突出,论述推进也加快许多。


删减版得到所有审稿人的认可,只改动了几个字就发表了。目前这篇论文被引用了140次。


Syvitski后来告诉我,他最热爱园艺,假如不当科学家,可能会当园艺师。


那时我从没种过花草,对园艺一窍不通。


最近我开始养一些花草,想起业余园艺师Syvitski喜欢大幅删减论文,领悟到科学论文写作和园艺,在道理上有很多相似之处。


侍弄花草,尤其是盆栽的花草,第一要义是“管住手”。


阴天水浇多了,根会烂掉;大晴天水喷多了,水滴成了汇聚阳光的凸透镜,灼伤叶片(尤其是水分蒸发慢的茸毛叶片);多肉植物夏天要休眠,一浇水它们就长眠不醒了;植物修根、换盆后的服盆期间,不要急于施肥,否则新的根就长不出来了,等等。


像我这样的园艺新手,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“管不住手”,乱浇水、滥施肥,破坏了根系、损伤了叶片,让植物“一命呜呼”。


这就像不会写作的人喜欢滥用词藻,达不到深刻的境界,还可能弄巧成拙。


科学论文还要避免使用“很”“非常”“十分”这类主观的程度副词,除非有可靠的数据支持。


科学论文写作有3C原则:Clear(清楚),Correct(正确)和Concise(简洁)。


极少文章第一稿就能符合3C原则,文章是改出来的,调整和删减是比较高效的修改方法。


栽培植物也一样,需要不时整形修剪,尤其是期待开花结果的植物。


修剪后的植株枝干层次分明,叶子疏密恰当,提高了通风透光水平,减少不必要的营养消耗,促进开花结果。


和删改文章一样,修剪植物也讲究精准。


剪得太狠,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健康枝叶所剩无几,植株就要营养不良了。


可见,园艺作为一门技艺,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。


把植物从原生的大自然环境移植到园地和花盆里,在光照、通风、土壤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栽培,必须深入理解植物的解剖学和生理学,摸索出一套栽培策略。


园艺设计是一种艺术,完全取决于栽培者个人的品味,同时也反映流行的审美观念。



在崇尚自然的人看来,园艺师喜欢过度管理植物,一些做法很刻意,甚至有点“残忍”。


比如,为了避免植物徒长,使其保持优美的形态,打掉长得正欢的顶芽。就连小巧玲珑、吹弹可破的玉露也有被“砍头”的风险。


假如光照不足,玉露的肉质叶片拉长,株型不那么紧凑,不是标准的莲花座形态,追求完美的栽培者就会把玲珑剔透的叶端“咔嚓”剪掉。


由于模式化管理,盆栽大都缺乏个性,或呈现矫揉造作的病态美,比如被交叉捆绑出吉祥葫芦造型的富贵竹;残枝败叶统统被及时清除,看不到新陈代谢的痕迹;好几次看到盆栽红掌那完美的心形花朵、绿油油的规整叶片,我脑子里都会闪现“真花还是假花”的疑惑。


科学写作借助文字和符号,对科学发现进行展示、分析和解释,试图概化和提炼现实世界的本质,有很多主观性,也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。


当下Publish or perish(要么发表要么出局)的压力越来越大,写作是科研人员需要刻意培养的重要技艺。


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,阴性研究结果写成文章却很难发表。


于是,就像将徒长的玉露叶片“砍头”,删去不“漂亮”的数据,有选择性地展示数据,成了科学论文隐秘的通病。


2018年发表在医学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(《临床肿瘤研究》)上的一项调查显示,39.2%的被调查研究人员表示,自己曾经承受导师要求提供阳性研究结果的压力;而62.8%的人表示,这种压力曾经让他们有选择性地向导师汇报实验结果。


在发表压力下,科研人员为了“短平快”发论文,盲目追逐热点,没有耐心和恒心看准一个领域深耕下去,是不可能取得科学突破、写不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原创性科学论文的。


园艺也得有耐心和恒心。


真正高明的园艺师慧眼识苗,看重品相胜过品种,兼有耐心和恒心,不急于求成,顺应时节变化,顺应植物习性,把苗木培育得生机勃勃、多姿多彩。


我学习园艺刚刚一个月,买了四十几种花花草草,把新家的小阳台搞得很热闹。


不知这种热闹能维持多久,不过,我已经体验到老舍在散文《养花》中说的乐趣——“有喜有忧,有笑有泪,有花有果,有香有色。既须劳动,又长见识”。每天休息时观察和打理花草已经成为我的新习惯。


我有一个老习惯,每天必须练习写作,哪怕只写两三百字。15年来,我越写越有乐趣。


园艺和写作,一动一静两个好习惯,让我受益匪浅。


http://blog.sciencenet.cn/u/nnnikita


《中国科学报》 (2021-10-28 第8版 博客 原标题为《科学论文写作和园艺相似?》)


编辑 | 赵路
排版 | 郭刚


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

参与讨论
登录后参与讨论
推荐文章
最近访客